第81节(2 / 2)

巨星是个系统 木兰竹 3030 字 2个月前

既然已经放映这么久了,我也不在乎剧透了,接下来是剧透,没看过电影的人请不要继续往下看。

当参加首映式的时候,片头一出来,我还是以为这是一个套路化的电影。一对高尚的科学家夫妇被害,研究成果被窃取,仅留下一个独子。这接下来就该是破案了吧?

然后我很快就被打脸(疼),那对科学家夫妇居然在临死的时候保存了证据,他们聪明的独子拿到了证据,并将其交给了警察。当然,显然警察中也有凶手的人,证据被毁了。

我想,看来接下来就是主角发愤图强,花很长的时间继续搜集证据,长大后和顾濛饰演的警察一起,为父母报仇雪恨吧?这的确符合剧组之前说的‘正义’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发觉人性的黑暗和人性的闪光点,就是文艺片的内涵了吧?

然后,我又被打脸了(疼)。

方和居然留下了证据,准确判断出自己的情况,伪造假死现场,换了个身份,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城市。那时候方和还是个初中生,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真的有点被吓到了。

这个主角好像有点不太对?

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广大网友和我之前的影评也不算错,这部电影的确算得上犯罪片。犯罪片,即以犯罪者为主角的影片,这部电影,就是写方和,方和,就是犯罪者。

剧情非要说起来,也能算套路,方和不信任警察,开始自己报仇,最后被警察抓住,可以说套路的不能再套路了,很多影片里的杀人案和犯罪者都是同样套路,从华国的古代武侠到西方的古代玄幻,再到现代社会,到未来星际时代,这都是用烂了的套路。

《正义》敢说自己是文艺片,当然有它不同的地方。不然,这真的就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了。

好吧,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个也算商业片,因为他在商业上也很成功,这个最后提。

看到最后的观众,都发现了方和的精神有些问题,他对世界没有同理心,不能理解大部分世界上既定的‘规则’和‘约束’。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奇的设定,许多高智商罪犯都会有这个问题。方和和其他高智商罪犯不同的是,他即使不懂,还是在除了报仇之外的地方,做了一个堪称模范的好人。

没错,模范好人,好到他死掉的时候,有许多人自发的为他送行,而电影院里的观众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这个铮铮男儿重复看了四次了,仍旧止不住眼泪。

方和好到什么程度?对邻里,他堪称活雷锋;对工作,他自首之前不忘将小说交稿。方和每个月会固定给慈善机构捐钱,每天都会让座,见义勇为的锦旗得了许多次,见到他的人没有说不喜欢他的。而最重要的是,他不是赎罪,也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的这么做。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不,并没有两面性。他杀人但不是坏人,他做好事也不是好人,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心中的“正义”,无怨无悔的生活下去而已。

或许电影的《正义》,指的是方和心中的正义。

方和不是被抓,他是自首。自首的时候他坦然接受死刑,还劝说媒体不要过度报道他的过往,他不应该被减刑,这是和‘正义’不符的。他有什么样的过往,什么样的原因,都不能抵消他的罪。他还向警察道歉,说浪费了许多警力,让他们加了很多班。

对了,他选择自己单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聪明的他知道查案阻力很大,说不定会有许多警察死于幕后黑手,他想保护这些人。

是不是理由很可笑,很滑稽?但方和是认真的。

当第一次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去tm的正义,我只想方和或者。

然后,我看了第二遍。我想,方和说不定是对的,如果他不死,法律被践踏,罪犯只要有情可原就不会被惩罚,有仇有恨都自己去报复他人,那么这个世界的就乱套了。

第三次看完电影,我在想,方和真的仅仅是为了‘正义’才自首的吗?处在他的角度,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第四次看完电影,我明白了,方和,是自杀。在他父母去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对这个世界没有留念了。”

☆、第48章

“这里分析一下方和的性格。

最开始看方和的行为举止的时候, 我发现方和的行为有许多性格矛盾的地方。他为人处世相当的成熟老练, 这一点可能和他的高智商相关。但有时候, 他又显得非常幼稚。这在他围绕着‘正义’的几句话中, 表现的十分突出。这几句台词,不仅幼稚,甚至可以说让人觉得‘假大空’,好似听着一个还未长大,只从书本中知道正义理念的孩子在那里喊口号。就像是一个新闻报道的那样, 一个小学生去制止违章停车的大人,那大人将小学生骂了一顿,说‘我们大人都这样’。小学生哭着说,你们教导我们守规则, 但你们却不遵守规则。

方和就像是那个小学生一样, 他似乎还抱着最纯粹的对‘正义’的向往,不但自己在日常中遵守这个规则, 在和别人对话的时候也会说出来。姜泰和方和聊天的时候, 经常因为方和的一些话笑出声来,然后说方和幼稚可笑。

方和反问,我说的话是错误的吗?

错误的吗?当然不是。可为什么理智上知道是正确的话, 我们这群社会人咋一听,却觉得幼稚到令人发笑呢?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让我们反思的。

方和自己的行为也打破了规则, 同样证明了他的那些话的可笑。他的反问,是问姜泰,大概也是在问自己。

从理论上来讲, 方和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应该属于最不会被规则舒服的人。但他却被父母给他灌输的‘正义’的规则束缚,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好人,在犯罪之后还会自首,还要劝说媒体不要带节奏,不要减刑。

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在想,方和是不是在报复这个社会。因为社会的黑暗,让他的父母被害后无处伸冤(这个无处伸冤要打一个问号,以方和的能力,是能找到伸冤的地方的)。他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死引发更大的社会轰动?他对媒体的发言是不是故意装好人?

我反复看了几次之后,终于确定,方和并没有这种心思。从他的内心戏来看,他的确很单纯。单纯的遵守规则,单纯的报仇,单纯的在最后接受法律的制裁。他只是觉得该怎么做而已,其中没有掺和任何其他因素。

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因为对一个世界有怨恨有不满,那就证明他属于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期待这个世界。而方和呢?他在还未踏入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之前,就断绝了和世界接触的途径。

没有同理心,不仅仅表现在爱和喜悦,也在恨和痛苦。具体来说,他‘不为任何事物’所动。他的眼中没有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人对他做任何事,他都不会产生任何情绪。反之,他对这个世界任何人做任何事,他也不会产生任何情绪。所以方和不会报复社会,因为他对社会没有恨,怎么会报复?

方和活着的规则,就是小时候父母给他灌输的为人处世的规则。他理智上受这些规则约束,然后走完了自己一生,像一个正常的人类一样。但他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他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显得十分轻松,他在报仇的时候,并没有释然。他仿佛,只是在做一件自己需要做的事,而不是想要做的事。

我有时候想,或许他对杀害父母的仇人也没有愤怒和仇恨,只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报仇,所以就去报仇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方和简直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了。他的所有思考和行为都是基于逻辑运算,并非出自不可控的‘感情’,而这一套逻辑程序,就是他父母给他设置的‘正义’。

包括自毁程序。

说完了方和的性格,这里随意说一下这部文艺电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商业成功,我的一点小看法吧。

这部电影商业成功第一个功臣自然是导演姚燕。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它的剧本不一定出色,甚至是流水化套路化的剧本,也可以获得商业成功。电影商业成功,需要的是让观众看得‘爽’。姚导演对影片的节奏把握,十分的出色,如果抛开影片背后的深意,这仍旧是一部非常好的商业电影。

电影并非是冗长的心理分析,也没有运用各种抽象的画面和剧情来表达方和心里的挣扎。它大部分剧情,的确就像是一步商业犯罪片,观众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着方和犯罪前的各种准备,以及在犯罪过程中各种刺激的行为。

隐蔽、打斗、飞檐走壁、各种高科技设备辅助……当方和炸掉他的仇人的时候,扬长而去的时候,观众们甚至会非常扭曲的产生一种‘好爽好酷’的感觉。

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犯罪片的感觉。即使我们知道那是错误的,仍旧会被主人公吸引。

在刺激的犯罪行动之后,姚导演并非继续阴暗的剧情,而是让方和继续旅游,警察们在紧张查案,而我们的主人公方和却在开开心心的旅游,观赏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

摄影师的功底相当不错,在方和旅游的途中,每一帧的画面都可以截图出来当壁纸,风景美的仿佛这部电影变成了旅游宣传片,如果将其单独截取出来,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部犯罪片或者文艺片。

观众们紧张的心情在这一瞬间放松,看着美丽的景色,看着方和的笑容,看着游客们的热闹的时候,仿佛一切阴暗压抑都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然后迎接下一波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