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杀神白起"单章解释一波(1 / 2)

鉴于有些书友无法理解白起在上一章的“降智行为”,我索性就发个单章解释一下,毕竟是“战神”嘛,不能让他无缘无故地被误解。

鉴于有些书友指白起居然不晓得「哀兵必胜」说法,我先解释一下。

首先,「哀兵必胜」不是兵法,并且是被夸大的,它的原句是「哀者胜」,出自《老子(道德经)》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胜算较大)。

并没有说「必胜」,所以说「哀兵必胜」这个词被夸大了。

再解释「哀兵」这个词,何谓“哀兵”,老子的意思是指“悲痛的一方”。

举个例子,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近乎杀了赵国一代人,导致赵国家家哭灵,然后在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即将覆亡赵国的时候,举国赵人奋起反抗,击败了强大的秦军,直接导致秦国一统六国的进程被延后,这些赵人,就可以理解为“哀兵”,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对秦国的憎恨。

其实说白了,哀兵的首要条件就是“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也就是所谓的军心。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支军队真能做到“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哀不哀其实也不要紧了。

——可以视为,“哀”,即“体会共同的痛处”,这相当于促成“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一个方式,跟“背水一战”是相同的道理:所有人都不想死,想要活命,而想要活命就必须击败敌军,那么自然而然就团结起来了。

光一个“哀”的情绪,其实是不顶用的——你能“哀死”活生生的敌兵么?

再来解释上章的魏军,魏军算不算哀兵?

其实严格来说,魏军谈不上是哀兵,所谓的哀兵,是指军中士卒都受到了相同的痛处、羞辱——就好比魏军堵着营门骂秦卒,其实秦军才是哀兵的一方。

而公孙喜的死,是否会让魏军转变为“哀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