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枢密院(2 / 2)

北唐天下 蛤蟆吞地 1172 字 5天前

这里俺就要多说一句了,也难怪李世民会杀兄囚父,权利太大了,不但是尚书令,手里还掌控着天策府玄甲军,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兵有兵,他不反谁反,而且一反一个准!

当然了,这是题外话。

尚书令终其大唐一世,也只有李世民一人担当,所以尚书省实际大权是掌握在左右仆射手里,所以左右仆射就成了宰相的人选,还有就是六部尚书也是有资格担任的,但是这些六部尚书在职能上如何比得过三省最高长官?

于是乎就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是“职低位高”或“职低权重”的表现。

当然了,这只是一般程序,还有些异类,比如什么翰林学士,侍郎啥的去担任宰相,但不管如何,都需要加个“同中书平章事”头衔。

门下省倒了霉,被中书省和尚书省几乎架空完了,但是作为另一个皇帝身边的最近机构内侍省却逐渐代替了中书省,成为内中外权利平衡的替代品,甚至内侍省可以与中书省和尚书省直接对抗的权利部门。

大唐和大明在这一点上几乎就是一样的,都是以内侍宦官来平衡外朝文武,只不过大唐宦官更牛一些,不但执掌了巨大权利,更夺取了兵马权利,这才造成大唐宦官能够废掉皇帝,甚至弄死皇帝的胆子,在这一点要远比大明更甚。

杨复恭的神策军左右中尉已经被拿了下来,借助了李思钰的实力再一次爬了起来,但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就是“人走茶凉”。

杨复恭的退避,不但让神策军原亲近他的都头纷纷重新找了东家,就是宫中亲信也是树倒弥孙散,若要在朝廷上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就要有一些同盟者,这也是为何会把周敬荣这个跟随使者之人介绍给李思钰的原因。

李思钰显然是明了了杨复恭的意图,对待周敬荣也真如叔伯一般,甚是恭谨,这让周敬荣甚是满意,现在宦官处境也不是很好,内侍省内侍监、少监、内侍就有八人,再加上后面的六个内常侍时时威胁着他们的地位,竞争极为激烈,若非如此,杨复恭也不会被赶下了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位置。

当然了,这也与杨复恭自己为人的缘故,但是,宦官间的激烈内斗是不争的事实!

大唐宦官在门下省势弱后,皇帝不得不借助宦官来平衡朝堂文武官吏的权利,后来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以及节度使们的欺压,皇帝又无法信任文臣武将,最后禁军的兵权落入宦官手里,南军十六卫在屡次叛乱后早已损失殆尽,北军禁军逐渐落入宦官手里,成为了长安的主宰,而枢密院则是在这种情况下立起来的。

枢密院,就是掌控中枢秘密的地方,本就有军事的意味,而这枢密院就是宦官掌握军权的地方,但是枢密院主文的枢密使却没有主兵的中尉权利大,说起来,终究还是乱世兵为王。

周敬荣除了执掌掖廷局,另一个身份就是枢密院副使!是左枢密使宋道弼之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