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孙资刘放!(2 / 2)

曹魏 雨落未敢愁 1481 字 6天前

在魏明帝曹睿快死的那段时间内,国内风起云涌,而两人很好的抓住了机遇,顺应了时局。

并非世家大族的出身与久居秘书机要主管人的权位相结合,孙刘二人的特质,其实应当是善于观察政治形势、善于谋求自身利益并且拥有最全政治情报的凭借文书才能、且刚刚实现阶级跃升的秘书型官一代。

他们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与丰富的政治情报,可供他们进行利害选择的主动投机,而不是简单地被动跟随某个政治人物的指令。

如若按照曹睿原本的意思来办托孤之事,曹氏、夏侯氏本就是曹魏王朝的宗室与姻亲元勋,主持国政,辅佐幼主本就是其份内之事,且夏侯献、曹肇似乎与孙刘二人结过梁子,所以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的曹魏亲戚一边倒式的托孤班底,即便掌权也不会分给孙刘二人更多的政治利益。

且幼主在上,而皇亲国戚全面掌权,皇帝的秘书自然也便比不上托孤之臣的秘书更显要,孙刘二人便有在其政治生涯的晚年靠边站的风险。

这种靠边站在魏晋之际可不仅仅是事关孙刘二人退休待遇的小事,更是事关孙刘二家子孙在日后的世族时代以什么样的品次入仕的大事。

质言之,曹魏皇亲国戚的全面掌权,不仅不会给孙刘二人带来任何政治利益的增加,反而会削减孙刘二人乃至其家族的预期政治收益,即便没有曹丕四友之一司马懿,孙刘也不会让曹氏宗亲全面掌权。

孙刘二人所力主的曹爽、司马懿辅政结构对孙刘二人有两个好处。

其一,司马懿之所以在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洛阳,便是他明白不在场与迟到的政治后果。

孙刘二人在司马懿不在场时帮了司马懿一把,便可获取曹氏宗亲姻亲所不会给予的政治回报。

其二,曹爽代表曹魏宗室,司马懿代表曹魏世族,两者秉政可以达成一种幼主时期的政治平衡,权力不会短时间内向一方倾斜,孙刘二人就依然可以凭借其丰富的机要经验在中书监令的位置上获取政治利益,而不会靠边站。

不过后来,很显然是孙资刘放失算了。

从孙刘二家子孙在魏晋之际的政治变迁中的地位流变看,孙家子孙顶多位进太守,刘家子孙仅仅位进越骑校尉、骑都尉、郎中等中低级官职,并没有进入司马晋代魏功臣的序列。

可见司马懿父子似乎并不认为孙刘二人对晋朝的建立有什么特殊的功勋。

甚至可以说,孙资刘放的子孙,并未受到任何“建晋功臣子孙”身份的加持,并未能实现起家官与仕途的超拔。

毕竟,孙刘二人的功勋往大说可以是参议人选,往小了说仅仅是屡行分内的参议、文书程序。

何况孙刘二人死于高平陵政变之后,不仅未能参与日后的代魏活动,更在政变时处于退休状态,连政变都没掺和上,可以说,孙刘二人与魏晋易代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他们的失算只能说是看人不准。

他们看不准曹爽,他们原以为曹爽不会太草包,在短时间内不至于被司马懿完胜,可惜曹爽的愚蠢和自大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看不准司马懿,他们原以为司马懿会感恩于他们的,毕竟若是没有他们的话,司马懿不可能有后面的成就的。

可惜....

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感谢。

除开看人不准一点,两人对于时局的把控,绝对是精准的。

而现在的曹冲,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

毕竟凉州可不小,自己的敌人可不止一个,曹冲不可能分身了。

而他所信任的人中,有能力的还不多,至于那些世家中的俊才,曹冲可不敢讲自己的后背交给他们。

如此一来。

曹冲对于孙资刘放就更加渴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