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 / 2)

农女为后 鹊上心头 2592 字 14天前

他话音刚落下,那千夫长“噗通”一声就跪下了,行礼的动作倒是十分利落。

“荣大人,我们也是迫不得已的。指挥使派我们来攻打怀远县,我们自然就得来。只是如今战事已经结束了,我们战败也回不去琅琊府,还不如留在怀远县跟着您干,等打回琅琊府,我们不就能回家了吗?”

荣桀倒是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儿,他年幼时听孟老先生给他讲话本子,总是好奇那些征战之后敌我双方如何相处?那时候他就问孟老先生,前脚刚不要命的厮杀完,后脚就心平气和地能并肩作战了?

孟老先生笑道:“乱世下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活的?既然战败就努力活下来,什么都不比命重要。只有人活着,一步步走下去才能有未来,不是吗?士兵们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阵营不同,听命而为。”

荣桀那时候问:“这人世间的事真是复杂,好叫人听不明白。”

孟老先生拍了拍他的头,笑眯眯对他说:“你将来总有一天会明白的,将来呀……”

他说罢叹了口气,没再继续讲下去。

那时候荣桀年幼,无论怎么想都是想不明白的,可现在他长大了,经历了着许多事,这才懂了。

荣桀沉沉看着他们,半天才问:“若是你们能坚定投降于我,我自然能保证你们的安危,有我荣桀在一天,就有你们一天饭吃。只是……”

他顿了顿,这才道:“只是将来我们总要去攻下琅琊府的,到时候你们同原来兄弟互成敌人,可怎么下得去手?”

当然下不去手,也不可能去真叫他们去做这样违逆人伦的事,荣桀这一句无非便是要试探他们。

千夫长面色青白,他瞧着没什么主意,不是个很能扛得起事的人,却不算太笨,他手下毕竟还有三队士兵,他若是不肯投降,总不好叫弟兄们都死在这里。

他纠结许久,最终还是道:“大人,我们这剩下的三百多人也是受伤惨重。我想着您不会在怀远县盘桓太久,不如到时您留我们守在怀远县,领着其他弟兄去琅琊府。我们跟您保证,将来若是有其他差事,我们绝对义不容辞。”

这倒也不是个蠢货,他能想出这样两全其美的法子,已经是想破了头的。

荣桀听他有理有据,也算有情有义,心里便稳当了些。

“这事以后再议,眼下有几件要紧的事,我须同你问清楚才好。”他问。

千夫长忙回:“大人请讲。”

“你知道如今琅琊府留守守军还有多少?每日是如何布防的?都指挥使是什么性格?”

他问的笼统,可要回却也不好回。

千夫长沉吟良久,索性说道:“既然大人问了,我必定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我们琅琊府大营按制有两千守军,其中有一千为骑兵,一千为步兵,还有些后勤兵,人数不定。上有都指挥使,下有两名千夫长,分管两营。朝廷前年已经抽调走一千骑兵,守军大营如今便只剩下一千多人,后来派了我们出来征讨怀远县,如今实际不足五百了。”

他家时代都是琅琊府的军户,对守军大营的情况也算是了如指掌。

千夫长说着,想了想继续道:“指挥使大人……倒是个沉稳性子,只是琅琊府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到底还有布政使大人和按察使大人在,按察使轻易不管衙门和军队的事,布政使大人到底是琅琊府的话事人,有时候指挥使大人便只好妥协,不过心里怎么想,我们就不知了。”

这么说来,这几位大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啊。

“主事的人多了,很难没有分歧,”荣桀笑道,“布防呢?这个你还未曾讲。”

说起布防的事,千夫长就有些尴尬,他的脸顿时就红了,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我跟大人说句实在话,我原也就是个小小的百夫长,还是靠着家里关系荫封的,根本没领过兵,营房里的大事我也不太清楚。”

他之前说的十分诚恳,这会儿也不像是骗人,荣桀心里清楚他多半不知,便只能叹了口气。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他正想挥手叫他们下去休息,不料千夫长身后其中一名百夫长却开了口:“荣大人,小的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话音还未落下,大堂上所有人的目光便又扎到他身上。

百夫长顿时就有些腿软,还是咬牙道:“大人,我原是在南城门上当差的,对于布防我知道一些。琅琊府的守城军是每日换三岗,每队轮值四个时辰,三日换岗休息。南城门外是棚户区,这里不仅有菜农和挑夫,还有在大户人家做活的长短工,除此之外还有一群转门做夜香生意的,我们叫香人。因为琅琊府每日都有宵禁,便在南城门外开了个小门,方便香人和菜农们夜里做工。”

这倒是给了荣桀新的思路,颜青画略一想便明白了。像琅琊府这样的大城,城里面错综复杂,屋宅林立,富贵人家自然要求巷子里干净整洁,繁华无忧。夜香这样的脏东西必然不能在城里处理,就连香人也不能住在城里。

颜青画想了想问:“您说南城门上有一个小偏门,每日开合有什么规定?”

百夫长忙说:“是有时间的,每夜子时会开一个时辰,方便香人进出。”

“有一个时辰啊,”颜青画轻声笑了笑,“已经是极好的了。”

等事情谈完,几个军官便下去休息了,没过几日等他们都修整好,便去军营跟其他士兵一起操练。

而颜青画这里,还有个大事要操办。

晋江书局要开张了。

第71章 开张

颜青画已筹备晋江书局多日, 只等万事俱备。

等到书本都筹备齐全,才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开张剪彩。

里面目前摆的书都是县里儒生抄的, 原本依旧存回县衙里, 生怕丢失或者损坏。

书局里其实一共没有多少书, 却也叫没怎么见过书本的百姓们津津乐道了很长时间。

娃娃们被父母领着过去,一本一本指给他们看, 对这些难得的书籍,百姓们连摸都舍不得摸,大多看着傻笑。

还有的父母有些雄心壮志,对孩子们耳提面命:“以后若是这些书都能看懂,咱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辈子在地里头刨食了。”

娃娃们懵懵懂懂的,跟在爹娘身后傻兮兮地听。

热热闹闹的开张之后,书局里便渐渐没那般人挤人的场景了。只也依旧行人络绎不绝, 生意并不算差。

固执的儒生们一开始不愿意去县衙抄书赚钱, 却这会儿却都愿意过来花钱抄, 颜青画看得啧啧称奇, 私下里同李氏直摇头。